本計畫團隊出席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無線存取網路第2工作組(Radio Access Network working group #2, RAN2) #116的標準會議,本次開會採用線上會議的方式進行,共有514人註冊,本計畫團隊依規劃有3位成員出席。此次會議參與的主要目的在於參加5G新無線電技術(5G New Radio Technology, 5G NR)第17版(Release 17, R17)相關議題的技術討論,其中包含小資料傳輸(Small Data Transmission, SDT)、新無線電技術之使用者經驗(NR Quality of Experience, NR QoE)、非陸地網路(Non-Terrestrial Networks, NTN)、無線存取網路切片(RAN slicing)、有條件的主要次細胞新增與變換(Conditional PSCell Addition / Change, CPAC)以及自我組織網路(Self-Organizing Network, SON)等。除了出席正規時間內的線上會議提出技術貢獻之外,本計畫團隊與會成員也積極的參與於正規時間外上述各技術議題的信件討論,並發表技術觀點以表達我方之意見與立場。
在配置授權-小資料傳輸(Configured Grant-Small Data Transmission, CG-SDT)計時器的討論中,本計畫團隊參與了信件討論並提出觀點認為CG-SDT計時器的運作中,在收到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回饋訊息(Feedback message)時就應該停止,這部分最後也被大會所接受。在NR QoE部份,本計畫團隊認為當無線存取網路(Radio Access Network, RAN)過載時某些QoE配置擁有較高的優先權,可以依據RAN過載的嚴重程度來進行有選擇性地指示用戶設備暫停回報QoE。本計畫團隊針對此議題提出技術貢獻,而最後大會的決議與我們的觀點相同。
本計畫團隊也參與相關議題的信件討論,例如無線存取網路可見的使用者經驗(RAN Visible QoE, RVQOE)是否擁有較高優先權並優先傳送,本計畫團隊所表達的技術觀點也被大會所接受。NTN的部分,考量NTN細胞可移動、服務範圍大,在移動管理方面,本會期決議每個NTN細胞最多可廣播12個追蹤區碼(Tracking Area Code, TAC),並討論以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 UE)的位置資訊輔助細胞重選(Cell reselection)、以及驅動UE量測鄰近細胞等量測管理等議題。本計畫團隊參與量測管理以及UE輔助資訊的信件討論,所提出的觀點獲大會討論並採納。在RAN slicing的討論中,此次會議愛立信(Ericsson)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方法讓原本得到大多數公司同意趨於收斂的細胞重選方法方案四有了變數。愛立信認為跨頻率細胞重選應該一開始就考量所有切片優先權決定出一個固定的頻率優先權,而不是像方案四中頻率優先權會一直隨著UE所選擇的切片而改變。此方法得到部分公司支持,但也有部分公司認為依R17時程規劃目前已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討論檢驗完成新方法,應該繼續完成方案四並將新方法留待未來的版本再討論。
最後本會期決議將利用會後的信件討論來討論兩個方法標準化的細節並作出最後決議,本計畫團隊也會持續關注此議題後續發展。在CPAC的部分,本計畫團隊參與了主節點(Master Node, MN)起始的有條件的主要次細胞變換(Conditional PSCell Change, CPC)的趨動事件之相關議題的信件討論、次節點(Secondary Node, SN)起始的CPC流程中MN與源SN間二次溝通之相關議題的信件討論,本計畫團隊所表達的技術觀點與意見皆被大會所接受。在SON的部分,本計畫團隊參與了次細胞群(Secondary Cell Group, SCG)所需資訊之相關議題的信件討論,本計畫團隊所表達的技術觀點與意見也被大會所接受。此外本計畫團隊也針對在CPC已配置的前提下,提出技術貢獻討論SCG無線鏈路故障(Radio Link Failure, RLF)的處置議題,本計畫團隊的提案被報告員納入匯整文件討論,但本次會議未有結論。透過這次標準會議的參與,除了繼續維持我國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在5G NR標準制定會議的曝光率外,同時也進一步地瞭解熟悉各項議題之技術發展與討論現況。這些資訊對日後在技術研究的規劃、標準的參與、和業界及國際的連結上有很大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