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成立的目的為開發技術,支援產業。在經濟全球化、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應認知到技術標準非常重要,世界大廠都積極推動其技術納入標準,成為關鍵智慧財產權。為了進一步協助台灣產業,工研院被賦予積極參與標準制定,累積關鍵智財的新任務。
2005年9月工研院爭取在台北成功舉辦IEEE 802.16工作組第39次會議,並於會中通過行動WiMAX標準(即IEEE 802.16e),開啟我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風潮,在網路通訊國家型計畫中,開始積極支持國內產業及研發機構,參與國際資通訊產業標準組織,同步瞭解國際標準的應用發展趨勢,進而掌握技術標準制定權,以取得國際競爭優勢及主動權。
七年來,在政府及各界的重視與資源挹注下,我國參與國際標準活動有了顯著的成果。然而,為了支援我國產業在國際上的專利戰爭,除了關鍵智財權的數量需大幅提高之外,也需有效運用資源,增加標準參與的效益與在標準組織中的影響力。在2012年12月12日NCP結案前一年的計畫審查中,審查委員們也一再強調參與國際標準的重要性和專業的要求。為達到這個目標,院內各相關單位,甚至法人學校之間,應有更密切的協調與合作,讓標準訊息的分享與流通更為順暢。
本文的目的為針對未來參與標準組織提出建議,包含依技術發展趨勢而選擇參與的標準組織,長程目標、策略、分工與合作、作法與效益等。建立明確標準工作項目與執行模式,有系統地長期參與國際產業標準組織。目標為培育專職參與標準人才,熟悉國際標準化的運作過程並建立人脈,透過標準組織參與的專業化,以更有效率與效益地提升國內技術研發能量於全球科技發展爭取一席之地,並逐步邁向智權價值創造國的行列。
|